皇帝贡品【普洱茶膏】

茶膏简史

茶膏雏形的发现

唐代是茶叶开始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茶膏雏形的发现期,此时虽然出现了茶膏雏形,但并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属于茶叶中“含膏”的性质,用以判定茶的好坏。虽有关茶膏作为贡品的记载,但其没有做为独立的茶品引起足够重视。

 

茶膏的形成

宋代是茶膏的发展期,这一阶段,开始出现茶膏的制作,以及对茶膏制作工艺的描述和记载,并且把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茶品名录。宋代第一次对茶膏制作工艺进行记载,茶膏作为独立茶品出现在《茗荈录》中,这个时期的制做茶膏特点为高温制茶,压榨出膏!

 

茶膏第一个隐退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茶膏自此进入了第一个隐退期。

 

茶膏的兴盛

清代是茶膏发展的兴盛期,普洱茶膏在此时定名,且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里,并成为“皇权”和“国礼”的象征。

近代——茶膏的再次出现

1911年,清朝皇室解体。随着清朝的灭亡,普洱茶膏也陷入了近百年的隐退期。

 

在2004年,普洱茶膏又悄然出现。其导火索为大陆媒体盛传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将鲁迅先生保存的普洱茶膏(3g)拿出来拍卖,在当年轰动一时。

 

在2006年1月6日,蒙顿又将其萃取最高品级的普洱茶膏:普洱茶母(700克)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珍藏。当天在云南省博物馆会议厅举办的捐赠仪式上,巨大的横幅上标有“来自云南,回馈云南”八个大字。

 

自此,普洱茶膏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传统普洱茶膏向现代普洱茶膏转变。